1. 首页 > 海外留学

白岩松:年轻人没就业没钱拿什么消费?增收减负重点是年轻人

如何协助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跨越职业发展“第一道坎”?近期举行的权威会议中,青年就业议题变成焦点,3月5日发布的权威报告明确提出,需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径,完善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机制,并在职业伤害保障领域扩大试点范围。  


出名媒体人白岩松长期关注青年群体发展,曾担任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他在会议期间指出,当下年轻一代正面对“就业难—进账低—消费弱”的连锁反应,主张决策层优先制定针对35岁以下群体的个税优惠政策,将起征点从5000元提升至12000元,在他看来,这一调整不止直接缓解年轻人租房、育儿等经济压强,更能通过政策杠杆效应激励企业改良薪资结构。  

就业公平性成破局根本

回溯自身职业经历,白岩松坦言早年求职时曾遭遇政策突变导致实习成果归零的困境,这段经历让他透彻意识到,机遇平等对青年发展至关重要,“年轻群体须要的不是特殊优待,而是公平博弈的起跑线,”他特别着重,应消除学历、年龄、地域等隐性歧视,尤其要关注非重点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通道建设。  


针对社会热议的“躺平”现象,白岩松将其归因于青年群体的三重现实困境:家庭经济地位边缘化、职业回报预期降低、情感持助系统脆弱,数据显示,当下80后、90后群体中,超半数受访者月进账低于父母,且普遍存在“奋勉未必有回报”的认知,这种无力感直接导致部分年轻人通过饲养宠物替代情感需求,婚育意愿持续走低。  

构建10-12年长效持助机制

白岩松提出“政策扶持窗口期”概念,主张以10-12年为周期完善青年保障体系。核心措施涵盖:  


1. 个税动态调整:结合物价与进账水平,奠定起征点联动机制;  


2. 社保无缝衔接:为灵活就业者设立过渡性保障账户,搞定养老、医疗后顾之忧;  


3. 补贴精准直达:将部分企业用工补贴转化为青年专项就业基金。  


针对“啃老”分歧,他感觉社会应正视制度性缺陷:“当年轻人缺乏安定进账和社会保障时,家庭持助只是无奈选择,完善托底政策才能让‘啃老’转化为‘互助’。”  

人工智能阶段的职业突围

面对AI技术对传媒行业的冲击,白岩松提出“提问力定夺博弈力”的观点,他以DeepSeek等AI工具为例,指出优质新闻的核心在于提出精准难题:“机器无法替代人类对事实的追问,年轻从业者需强化现场调研本事,在事实挖掘中体现专业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灵活就业群体已突破2亿人,其中35岁以下占比超六成,专家测算,若按白岩松主张实施个税调整,一线城市青年每月可增加2000-3000元可支配进账,相当于降低30%生活本钱压强,伴随人口结构更迭,2016年后的生育低谷将使2035年前后劳动力供给减少,政策窗口期的紧迫性愈发凸显。  


这场关于青年将来的讨论,正从经济议题延伸至社会信心重建领域,正如白岩松所言:“让年轻人重拾对明天的期待,须要看得见的制度保障而非空洞承诺。”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liuxue/216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