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视窗

2025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

2025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与备考指南

一、2025年广东学考整体安排概览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缩写“学考”〕是衡量高中生基本学业水平重点准则,也是高考报名、高校录取重点参考依据,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2025年度学考将分为两次实行,分别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群体,形成科学合理考试安排体系。

第一次考试定于2025年1月8日至10日举行,首要面向高二年级学生,这次考试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物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等9门基石学科,全面检验学生在高二阶段学科掌握情况,第二次考试则安排在2025年7月10日至11日,首要服务于高三学生以及须要补考或重修学生群体。

这种分阶段安排充分探究学生学业进度、心理状态,高二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后参加第一次考试,有助于火速巩固知识;而高三学生则可以在高考复习间隙实行补考或强化训练,两次考试也为未能通过首次测试学生供应宝贵补救机遇,体现教育公平性、人性化关怀。

值得注意是,两次考试均采用新课标命题准则〔依据2017年版修订〕,确保试题内容与当下教学要求高度契合,这种持续更新命题机制不止体现教育理念进步,也为学生供应更贴近实际应用学习导向。

二、第一次学考:高二学生必经之路

对于即将升入高三高二学子而言,2025年1月8日至10日举行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具有特殊意义,这不止是对过去两年学习成果全面检验,更是为将来高考奠定基石根本环节。

本次考试共设置9门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以及6门文科/理科综合类科目〔思想政治、物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各科目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 1月8日:语文〔9:00-11:00〕
  • 1月9日:数学〔9:00-11:30〕、英语〔9:35-11:35〕
  • 1月10日:思想政治〔9:35-14:35〕、物理〔9:35-74.667分钟〕、历史〔9:35-74.667分钟〕、地理〔9:35-74.667分钟〕、化学〔9:35-74.667分钟〕、生物学〔9:35-74.667分钟〕
  • 从时间分布可以看出,语文、英语作为语言类基石学科被安排在首日实行;数学科目因难度较大且须要较长时间作答而放在第二天上午;其余六门科目则集中在第三天完成,这种合理时间分配既保证各科目独立性,又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发挥。

    特别值得一提是,在题型设计上采用全新课标要求,比方说历史科目中选择题占比显著提高,并增加材料分析题比例;物理科目实验探究题比重加大;化学与生物学则更着重实际应用本事考查,这些更迭体现当下教育改革"减负增效"理念——不再单纯考察记忆本事,而是着重知识理解与运用。

    对于考生来说,在准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先说要有全局规划意识,在有限时间内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时间; 再讲要抓住重点难点突破根本知识点; 最后要注意调整心态,在紧张备考同时维系良好作息习惯。

    三、第二次学考:高三学子根本冲刺

    倘若说第一次学考是基石性质量检测,那么即将于2025年7月举行第二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则更多地承担着"查漏补缺"功能,这次考试首要面向高三毕业生以及须要重修学生群体,在整个升学过程中扮演着重点角色。

    根据最新通知显示,《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工作安排表》明确指出: > 考试时间为 2025年7月10日至11日 > 报名时间为 4月上旬至中旬 > 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 > 各科时长均为 60分钟

    值得注意是本次仅开放部分核心科目供选择报考——思想政治 这表明该次测试具有很强目性、针对性。 其中政治作为人文社科类基石课程 其重点性不言而喻 尤其在当下社会迅捷发展背景下 具备良好政治素养已变成新阶段人才基本要求

    从报名流程来看 考生需通过官方指定平台完成网上注册及信息确认工作 具体时间节点为: * 4月 * 网上注册及报名期间 * 现场确认阶段

    这样分步操作既保证信息采集真实性 又提高工作效能。 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参加过一次但未通过同学而言 这次机遇显得非常贵重。 他们可以利用高考前这段时间集中攻克薄弱环节 争取一次性过关

    除这值得关注是 纵然只有少数几门课程可供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难度降低 相反由于准备时间更为紧迫 对考生心理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主张广大考生: 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复习计划; 二是要善于利用模拟试题实行实战演练; 三是要维系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挑战。 毕竟每一次奋勉都是通往成功阶梯, 即使暂时遇到挫折也不应轻言放弃。

    四、“双轨制”模式优点与影响

    广东地区实行“双轨制”学业水平测试模式已经形成一套成熟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展露出多方面优点价值:

    先说体现在教育资源有效配置上。 通过将大规模统一组织转变为小规模分批次实施, 不止缓解考场资源紧张难题, 还大大降低组织管理本钱。 比方说每年仅需筹备两场大型准则化测试, 而非频繁开展多次临时性活动, 从而实行人力物力最大化利用。

    再讲在于增强个性化发展不确定性。 不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需求灵活选择参与时机。 比如有些同学大概更倾向于早些完成基石考核以减轻后期压强; 另一些人则希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中去。 这种弹性化制度设计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

    再者就是保障评价体系公正透明度。 所有过程均公开透明地在线完成操作记录可追溯性强, 有效杜绝舞弊现象发生同时提升公众信任度。 更重点是它构建一个完整闭环反馈系统: 从前期报名到中期监考再到后期成绩发布全过程都有据可查, 真正做到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考验.

    最后还要提到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影响. 相比于传统一次定终身模式, 分散式测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缓冲空间, 减少因单次失误而导致重大挫败感. 相反当看到自己逐步取得进步时, 会激发更强学习动力, 形成良性循环.

    总体上看,"双轨制"不止仅是一种简单制度创新, 更是现代教育理念落地具体体现. 它兼顾效能与公平兼顾刚性与弹性兼顾结果导向与发展本位, 为我国基石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五 结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伴随教育改革不息深入发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正逐步变成连接中学教学与高等教育重点桥梁. 对于即将面对这一重点考验学生们来说, 须要以更加积极心态迎接挑战.

    任凭是首次参加还是再次尝试, 都应当认识到每次机遇都是成长过程. 根本在于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学习策略, 并始终维系坚定信心、不懈奋勉.

    同时也要看到, 这种制度设计背后蕴含着透彻教育智慧 - 它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高低, 而是在关注每个个体真实发展需求基石上寻求最优解法. 当咱们学会用发展眼光看待每一次经历时, 就能发现其中蕴含非常大价值.

    将来属于那些敢于追梦并且勇于实践人们. 愿每位学子都能在这场特殊旅程中收获成长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26139.html